最新动态

您的位置: 政策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最新动态

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(2017年版)

发布时间:2022-11-24 来自:

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

2017年版)

一、诊断

(一)疾病诊断

1.中医诊断标准

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(ZY/T001.1-94)中髋关节后脱位诊断标准。

1)有明确外伤史。

2)患髋疼痛,肿胀,患肢屈髋、屈膝,内收、内旋、短缩畸形并弹性固定,患侧臀部隆起,大转子向后上方移位,可在髂前上棘、坐骨结节连线后方扪及股骨头。“粘膝征”阳性。

3)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可明确股骨头脱出情况,并显示有无合并骨折。

2.西医诊断标准

参照《外科学》第8版 (陈孝平,汪建平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年)。

1)有明确外伤史。

2)患髋疼痛,肿胀,不能活动,患肢屈髋、屈膝,内收、内旋、短缩畸形并弹性固定,患侧臀部隆起,大粗隆明显向后上方移位,可在髂前上棘、坐骨结节连线后方扪及股骨头。“粘膝征”阳性。

3)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见股骨头呈内旋内收位,位于髋臼的外上方,股骨颈内侧缘与闭孔上缘所连的弧线中断。

(二)疾病分期

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《中医正骨学》(黄桂成,王庆普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年)。根据病程,可分为早期、中期、后期三期。

1.早期(血瘀气滞证):伤后1~2周内。症见髋部疼痛,肿胀剧烈,活动受限,动则痛甚,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涩。

2.中期(营血不调证):伤后2~3周。症见疼痛瘀肿虽散未尽,筋骨尚未修复,活动仍有受限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
3.后期(肝肾气血亏虚证):伤后3周以后。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,筋骨续连,肿痛消退,可轻微活动,但尚未能负重行走,因筋骨损伤内动肝肾,气血亏损,体质虚弱,舌质淡,胖嫩,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二、治疗方法

(一)脱位早期

1.闭合手法复位

新鲜髋关节后脱位,应立即施行手法复位,如若复位困难,可在麻醉下实施。

1)屈髋拔伸法  

2)回旋法

3)拔伸足蹬法

4)俯卧下垂法

2.辨证论治

血瘀气滞证

治法:活血化瘀,行气消肿止痛

推荐方药:桃红四物汤加减,药用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当归、赤芍、生地、枳壳、香附、延胡索等,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。

3.外治法

1)复位后可根据具体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,有选择的采用皮肤牵引固定,患肢两侧置沙袋防止内、外旋,一般维持在髋外展30~40°中立位3~4周。

2)其他外治法:敷贴、刮痧、拔罐、中药离子导入等。

3)物理治疗:红外线照射、蜡疗、超声药物透入、电磁疗法等。

此疗法同样适用于脱位中期。

4.康复疗法

指导患者尽早活动足趾及踝关节,进行踝泵训练;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、臀大肌等长收缩;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,尽量活动上肢,增加上肢的肌力;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、扩胸、拍背运动,有利于增加肺活量,减少呼吸道分泌物,预防感染及肺栓塞;逐步采用按摩、关节松动训练等康复疗法。

此疗法同样适用于脱位中期。

(二)脱位中期

辨证论治

营血不调证

治法:和营生新,续筋活络

推荐方药:舒筋活血汤加减,药用羌活、防风、荆芥、独活、当归、续断、青皮、牛膝、五加皮、杜仲、红花、枳壳等,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。

(三)脱位后期

1.辨证论治

肝肾气血亏虚证

治法:补肝肾、养气血、壮筋骨

推荐方药:壮筋养血汤加减,当归,川芎,白芷,续断,红花,生地,牛膝,牡丹皮,杜仲等,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。

2.康复疗法

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、髋膝关节的主动伸屈练习,逐渐增加练习强度;3~4周后可扶双拐下地活动。

(四)手术治疗

切开复位法:凡手法未能复位者,应早期施行手术切开复位。

(五)护理调摄要点

心理护理:耐心向患者讲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的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,使患者抛开顾虑,积极配合治疗。

生活方式指导:饮食宜清淡,配合全身功能锻炼。

三、疗效评价

参照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》(ZY/T001.1-94)拟定。

(一)评价标准

治愈:髋关节关系正常,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,可以正常负重及参加劳动。

好转:髋关节关系正常,功能受限或负重时髋关节疼痛。

未愈:髋关节脱位未恢复,局部症状无改善,功能丧失。

(二)评价方法

1.行X线检查,观察髋关节关系。

2.根据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》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。

3.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(ODI)急性进行功能评价。

(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