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您的位置: 政策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最新动态

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 (2017年版)

发布时间:2022-11-24 来自:

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

2017年版)

    一、诊断

(一)疾病诊断

1.中医诊断标准

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》(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,ZYYXH/T22-2008)。

临床表现以神志昏蒙,半身不遂,口舌歪斜,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,甚或不语,偏身麻木;或出现头痛,眩晕,瞳神变化,饮水发呛,目偏不瞬,步履不稳等。

   急性起病,渐进加重,或骤然起病。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,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,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,渐进加重,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。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,病情发展迅速,伴有神志昏蒙。

   发病前多有诱因,常有先兆症状。可见眩晕,头痛,耳鸣,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,视物昏花,1日内发作数次,或几日内多次复发。

   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。

   具备以上临床表现,结合起病形式、诱因、先兆症状、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。结合影像学检查(头颅CT或MRI)可明确诊断。

2.西医诊断标准

参考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《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20-2010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诊断。

脑梗死:

1)急性起病。

2)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,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。

3)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(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)。

4)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。

5)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。

脑出血:

1)多数患者动态下急性起病,少数患者于静态下起病。

2)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突发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一侧肢体无力、感觉异常、言语含糊或不能说话、大小便失禁、意识不清、颈项强直等症状,多数患者伴有血压升高;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。

3)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、出血量、出血速度等。临床体征有偏瘫、偏身感觉障碍、偏盲、眼球凝视麻痹、构音障碍、失语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、病理反射阳性、脑膜刺激征阳性等。病情危重者可表现为中度或重度昏迷,双瞳孔不等大或针尖样,生命体征不稳定,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。少数病人可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。

4)颅脑CT可见出血灶。

3.痉挛状态分级标准

参考《神经康复学》(朱镛连、张皓、何静杰主编,人民军医出版社,第二版,2010年)中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