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您的位置: 政策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最新动态

积聚(肝硬化代偿期)中医诊疗方案 (2017年版)

发布时间:2022-11-24 来自:

积聚(肝硬化代偿期)中医诊疗方案

2017年版)

一、诊断

(一)疾病诊断

1.中医诊断标准(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《中医内科学》第9版(吴勉华主编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2年),以及2016年《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》。

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,情志饮食所伤以及他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正气亏虚,脏腑失和,气滞、血瘀、痰浊蕴结腹内而致,以腹内结块,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。

2.西医诊断标准(参考2015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》中关于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、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)。

1)临床诊断

肝硬化代偿期:指早期肝硬化,一般属Child-Pugh A级。如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,属1期:无静脉曲张,无腹水;和2期:有静脉曲张,无出血及腹水。

①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,可将肝硬化区分为:

活动性肝硬化: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,特别是ALT升高;黄疸,白蛋白水平下降,脾进行性增大,并伴有门脉高压症。

静止性肝硬化:ALT正常,无明显黄疸,脾大,伴有门脉高压症,血清白蛋白水平低。

②肝硬化影像学诊断:B超或CT、MRI确诊为肝硬化。

③肝硬化非侵袭性诊断

APRI评分:成人APRI评分>2分,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。

瞬时弹性成像(Transient elastography, TE):肝硬度测定值(LSM)≥17.5kPa诊断肝硬化(肝功能异常者),LSM≥12.0kPa诊断肝硬化(肝功能正常者)。参考2013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专家意见。

2)病原学诊断

乙肝肝硬化:血清HBsAg阳性;丙肝肝硬化:血清抗-HCV阳性可诊断。

其他肝硬化:包括酒精性、血吸虫性、肝吸虫性、自身免疫性及代谢性肝硬化等。

3)组织病理学诊断

肝小叶结构紊乱,肝细胞结节性再生,形成假小叶结构,即肝硬化。

(二)证候诊断

1.湿热瘀阻证:身目黄染,黄色鲜明,恶心或呕吐,口干苦或口臭,胁肋灼痛,脘闷,或纳呆,或腹胀;小便黄赤,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,舌暗苔黄腻, 脉弦涩或弦滑或滑数。

2.气滞血瘀证:胁肋胀痛或刺痛,痛处不移,朱砂掌,或蜘蛛痣色暗,或毛细血管扩张,胁下积块,胁肋久痛,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或有瘀斑瘀点,脉涩。

3.肝郁脾虚证:胁肋胀痛或窜痛,急躁易怒,喜太息,或咽部有异物感,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,腹胀嗳气,便溏,女子乳房胀痛或结块,舌质淡红,苔薄白或薄黄,脉弦。

4.肝肾阴虚证:胁肋隐痛,劳累加重,口干咽燥,眼干涩,五心烦热,耳鸣、耳聋,腰痛或腰酸腿软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红少苔,脉细或细数。

5.气虚血瘀证:久病体虚,神倦乏力,胁肋隐痛或剧痛,食欲不振,面色萎黄或黧黑,舌质淡紫,脉沉细或弦细。

二、治疗方

(一)辨证论治

1.湿热瘀阻证

治法:清热利湿,通腑祛瘀

1)推荐方药:茵陈蒿汤或失笑散加减。茵陈蒿(后下)、栀子、大黄(后下)、甘草、五灵脂、蒲黄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
2)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:选用通腑泄下、活血解毒中药或随证加减,通过结肠透析机辅助进行灌肠,每次2小时,每日1次。

3)饮食疗法:饮食宜偏凉,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,如西瓜、梨子、番茄、藕、冬瓜、苦瓜、黄瓜、薏苡仁、绿豆、赤小豆、鲤鱼等。

2.气滞血瘀证

治法:行气活血,祛瘀通络

1)推荐方药:膈下逐瘀汤加减。柴胡、当归、桃仁、五灵脂、炙山甲、地鳖虫、丹参、白茅根、大腹皮、茯苓、白术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
2)饮食疗法:饮食宜稀软,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,如金桔、柚子、橙子、扁豆、萝卜、山楂等。

3.肝郁脾虚证

治法:疏肝健脾,理气活血

1)推荐方药: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。柴胡、枳实、白芍、香附、丹参、泽兰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党参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
2)脐火疗法: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疏肝健脾,行气活血中药或随证加减加工为细粉,过100目筛,加水调和,制成厚1cm的圆形药饼;由草纸和蜡组成中间空心,高7cm,直径2.5cm的药筒;先将药饼置于脐部,再将药筒置于药饼之上,正对脐中心在上端点燃,自然燃烧,燃尽后换第二根,7根为一次量,每日1次。

3)饮食疗法: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,如山楂、山药、扁豆、黑鱼、黑豆、莲藕等。

4.肝肾阴虚证

治法:滋养肝肾,养阴活血

1)推荐方药:一贯煎加减。北沙参、麦冬、当归、生地黄、枸杞、川楝子、当归、桃仁、赤芍、玄胡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
2)饮食疗法: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,如百合、枸杞、栗子、木耳、鸭肉、甲鱼、瘦肉等。

5.气虚血瘀证

治法:补益气血,活血化瘀

1)推荐方药: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。人参、当归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、地黄、川芎、三棱、莪术、阿魏、瓦楞子、五灵脂、香附、槟榔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
2)脐火疗法: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补脾肾,行气活血中药或随证加减。

3)饮食疗法: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,如韭菜、胡桃、山药、羊肉、牛肉、鸡肉等。

(二)其它中医特色疗法:

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。

1.中药穴位敷贴疗法:选用活血止痛,化瘀消癥中药或随证加减,粉碎研末后加甘油调匀,采用巴布贴外敷;选取肝区或章门、期门、日月等穴位。患者取坐位或平卧,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,取药贴于相应穴位,每日一贴,每次12小时,1周为1个疗程,连续1~2个疗程。

2.物理疗法

1)采用红外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,每次45分钟,每日1~2次,1周为1个疗程,连续1~2个疗程。

2)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:

取穴:肝俞、胆俞、章门、期门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阴陵泉等。

药物:选用丹参等具有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止痛中药或随证加减,制成浓缩煎剂。

方法:取平卧或坐位。采用中级板刺激穴位,输出频率用Ⅰ频或Ⅱ频,输出量30~50%;每日1次,每次30分钟,2周为一疗程,连续1~2个疗程。

(三)运动疗法

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八段锦以增进体质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

)西药治疗

根据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的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》、《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》、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》、《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》、《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》和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共识》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(乙肝、丙肝),戒酒、解毒和营养支持(酒精性),或熊去氧胆酸(自身免疫性),以及吡喹酮杀虫等病因治疗。活动期可予以抗炎保肝治疗,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并发症,如门脉高压症等。

护理调摄要点

1.饮食调理:避免暴饮暴食,少食多餐;忌生冷、油腻、辛辣、醇酒;低脂、易消化食物为主,不宜过于粗糙;有黄疸者,减少蛋白质的摄入;少食人工合成和含防腐剂的食物。

2.情志调理:加强疾病常识宣教,正确认识疾病;调畅情志,避免诱发本病的病因。

三、疗效评价

(一)评价标准

1.疗效指标

1)主要疗效指标: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与肝功能改善情况。

2)次要疗效指标:LSM、肝脾影像学指标。

2.证候评价标准

1)显效:症状、体征完全消失,证候积分减少≥70%。

2)好转:主要症状、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,证候积分减少≥30%。

3)无效: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者。

3.实验室指标、影像学指标评价标准

1)显效:疗程结束时,①肝脾肿大稳定不变,无叩痛及压痛;②肝功能(ALT、胆红素、A/G)恢复正常;③LSM≥2.0kPa。

2)好转:疗程结束时,①肝脾肿大稳定不变,无明显叩痛及压痛;②肝功能(ALT、胆红素、A/G)下降幅度>50%而未完全正常。

3)无效: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者。

(二)评价方法

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《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》,实验室指标评价采用检测肝功能、血常规变化的方法进行评价,影像学指标评价采用B超检查肝脾前后变化情况的方法进行评价。

(深圳市中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