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膜瘤(马尾神经肿瘤)
- 挂号科室:
- 发病部位:脊髓
- 传染性:无传染性
- 传播途径:
- 多发人群:多发于40~70岁,最高峰为50~60岁
- 典型症状:放射性疼痛 感觉障碍 疼痛 乏力 脊突叩痛
脊膜瘤症状诊断
一、症状
脊膜瘤生长较缓慢,早期症状多不明显,故一般病史较长。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肿瘤所在部位相应的肢体麻木,其次是乏力,根性疼痛者居第3位。有报告44例中,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者23例占49.9%;肢体乏力者11例,占27.3%,根性疼痛者10例,占22.8%。
二、诊断
脊髓受压的症状及病情发展和脊髓神经纤维瘤病程发展相似。
1.病史较长,早期症状不明显,首发症状,以肿瘤所在部位相应肢体麻木不适多见。
2.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,儿童较少见。
3.X线检查,有的可见有砂粒样钙化。
4.腰椎穿刺后症状可能加重,脑脊液蛋白中度增加。
脊膜瘤疾病病因
一、发病原因
脊膜瘤通常发生在硬膜附近的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帽状细胞,这可以解释脊膜瘤多位于侧方的原因。脊膜瘤亦可起源于软膜或硬膜的成成纤维细胞,提示可能起源于中胚层组织。
二、发病机制
脊膜瘤在椎管内局限性生长,包膜完整,与硬脊膜紧密附着,有较宽的基底。瘤组织不侵入脊髓实质,而仅压迫其上。肿瘤血运来自蛛网膜或硬脊膜的血管供应且比较丰富。大都为单发,多发者很少见。瘤体一般不大,多呈扁圆形或椭圆形,肿瘤组织结构较致密硬实,切面呈灰红色。有时肿瘤基底部有钙化砂粒,瘤体内出血坏死较少见。脊膜瘤大都位于硬脊膜内,少数位于硬脊膜外,哑铃状较少见。有人报告脊膜瘤44例,其中42例位于硬脊膜内,仅有1例位于硬脊膜外,另1例呈哑铃状,位于硬脊膜内、外。显微镜下检查:脊膜瘤的组织结构和颅内脑膜瘤大致相同。有以下三种类型:
1.内皮型 肿瘤是由多边形的内皮细胞嵌镶排列而成,有时可见有漩涡状结构。肿瘤细胞分化良好。此种类型脊膜瘤,多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。
2.成纤维型 肿瘤是由梭形细胞交错排列组成,富有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,有时可见有玻璃样变。此种类型脊膜瘤,多起源于硬脊膜的纤维细胞。
3.砂粒型 砂粒型脊膜瘤,是在内皮型或纤维型的基础上,有散在多数砂粒小体。
脊膜瘤预防
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营养均衡,包括蛋白质、糖、脂肪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,荤素搭配,食物品种多元化,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,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。
脊膜瘤鉴别诊断
一、鉴别
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鉴别较困难。肿瘤位于胸段背侧,矢状位肿瘤上下径大,肿瘤内出现钙化应多考虑脊膜瘤。肿瘤位于枕大孔区时也应考虑脊膜瘤可能性大。若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,沿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时,则应考虑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。
脊膜瘤饮食保健
1、脊膜瘤的食疗方:
饮食均衡,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,多吃鸡蛋、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,注意饮食清淡,可进行适量的运动
2、脊膜瘤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?
忌烟酒、戒辛辣、咖啡等刺激性食物
以上资料仅供参考,详情请咨询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