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毕节中医医院
催乳素瘤是指垂体分泌PRL的肿瘤,在垂体功能性(有分泌性)肿瘤中发生率占首位。典型泌乳素瘤的临床表现有闭经、溢乳、不孕(育)、高泌乳素血症及垂体可有占位性改变。
水疱性远端指炎(blistering distal dactylitis)或水疱性远侧指(趾)炎(dermatitis hydroa/vesicles/blister distal fingers),是一种少见的手指掌面水疱性感染。1972年由Hays和Mullard首次报道,主要发生于儿童。
牛带绦虫病(taeniasis saginate)是由牛带绦虫(taenia saginata)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,又称牛肉绦虫病、肥胖带绦虫病。其囊尾蚴由Wepfer于1675年首次发现,1861年Leuckart将妊娠节片感染牛获得囊尾蚴,1869年Oliver将牛囊尾蚴...
口腔癌(oral cavity carcinomas),男性8.7%,女性2.3%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。几乎全为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癌,位于头部及颈部皮肤。
流行性斑疹伤寒(epidemic typhus),又称虱传斑疹伤寒(louse-borne typhus)或ldquo;典型斑疹伤寒rdquo;,是普氏立克次体(Rickettsia prowa zekii)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、头痛、瘀点样皮疹(或斑丘疹)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自然病程约为2~3周。
条纹状苔藓(lichen striatus)又称线状苔藓,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皮肤炎症。多发生于5~15岁儿童,亦可见于婴儿及成人,女性略多于男性。自觉症状不明显,少数患者有轻度痒感,如发生于婴儿尿布区,则有剧痒。
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(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,简称高渗性昏迷)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,是因高血糖引起的血浆渗透压升高、严重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、无显著的酮症酸中毒,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的...
新生儿中毒性红斑(neonatal erythema toxicum)又称新生儿荨麻疹(urticaria neonatorum),为新生儿常见疾病,约有30%~70%新生儿可发生此病。是一种病因不明,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,以红斑、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短暂性皮肤病。
淋巴管瘤是一种由新生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瘤,多发于软组织,发生在骨内者极其罕见,据统计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.03%,占良性骨肿瘤的0.06%。淋巴管存在于骨膜中,当骨髓附近有淋巴管瘤样囊肿时,骨内可显出与囊肿相交通的异常扩张的淋巴管。
弥漫性筋膜炎(diffuse fasciitis,EF)是一种少见的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和硬化为特征的疾病。被称为“伴高γ-球蛋白血症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”,患者并不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增高或组织中浸润以及高γ-球蛋白血症,...
再生障碍性贫血(aplastic anaemia,AA,简称再障)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,在小儿时期比较多见,主要症状是贫血、出血和反复感染。临床上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而肝、脾、淋巴结不肿大的一组综合病征。
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(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)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,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,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h,不超过24h即完全恢复,但可反复发作。